25家上市銀行三季末撥備覆蓋率下降,撥備反哺成業績增長重要支撐

在當前經濟環境下,銀行業面臨凈息差持續下行、中間收入普遍縮減的壓力。然而,不少A股上市銀行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速仍實現由負轉正,好于市場預期。這一現象背后,除了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外,更多銀行通過降低撥備水平來“反哺”利潤,成為支撐業績的重要因素。
撥備覆蓋率作為銀行抵御風險的“安全墊”,其變化直接反映了銀行的風險管理策略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42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42.9%,較二季度末下降1.4個百分點,有25家銀行較二季度下調了撥備覆蓋率。其中,紫金銀行、鄭州銀行和郵儲銀行撥備覆蓋率下調幅度較大,較二季度末的降幅分別為34、25和24個百分點。
撥備覆蓋率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:一是銀行加大了不良資產處置力度;二是,當銀行增收壓力較大時,減少撥備可以釋放一定利潤。以浙商銀行為例,該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撥備覆蓋率為175.33%,較年初下降7.27個百分點,主要是因為持續加大了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。浙商銀行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永兵表示,前三季度不良貸款處置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倍,實現現金回收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58%。
在銀行業整體撥備計提力度減弱的背景下,撥備反哺成為支撐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。數據顯示,2024年前三季度,6家國有大行、9家上市股份行合計計提減值準備約8417億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9140億元,減少了約723億元。
業內人士認為,對于資產質量較好、經營穩健的大型銀行,已經具備適當調整撥備覆蓋率的條件。隨著去年央行在《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》設置專欄討論《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》,這一預期也進一步強化。
民生證券銀行團隊認為,上市銀行撥備水平略降,截至三季度末的資產減值損失同比下降7.1%,資產減值損失少提為利潤釋放帶來較好助力。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也指出,撥備的貢獻平滑了利潤的周期波動。
盡管撥備反哺支撐了銀行業績,但資產質量壓力的抬升也引發了市場對未來風險的擔憂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.25%,與二季度基本持平。然而,21家銀行關注貸款較上半年有所提升,反映出零售端資產質量的波動。
多家銀行高管對風險進行了研判,認為目前銀行資產質量仍面臨挑戰。光大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馬波表示,當前資產質量管理面臨一些困難,“消費類貸款的風險呈抬頭趨勢,房產抵押類貸款的風險管理難度有所加大”。招商銀行副行長、財務負責人、董事會秘書彭家文也強調,要積極按照相關政策做好風險管理和重點領域風險的防范化解,尤其是房地產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重點領域以及零售信貸風險。
隨著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陸續完成,加上各行陸續啟動新的存量房貸利率定價機制,市場對銀行短期內的息差壓力仍有不少擔憂。然而,有分析認為,接下來實體回報率回升將帶動LPR下行幅度趨緩,而存款活化將帶動存款成本下行加速。另從中收來看,考慮到基數效應消退,疊加存款搬家趨勢抬頭,銀行中收增速有望回暖。
在當前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背景下,降低撥備覆蓋率可通過釋放利潤和加快不良處置,提升銀行信貸投放能力。然而,銀行業仍需在利潤增長和風險管理之間尋求平衡,確保長期穩健發展。
盡我所能 齊創共贏
瑞金發展集團
有干貨!有態度!
